山东黄河航运局编志办公室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国民党政府在河南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决口,黄水沿贾鲁河、颖河和涡河分别至正阳关和怀远夺淮入海。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抛弃国共两党签定的协议,悍然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五日堵住了花园口口门,使黄水流归故道。从一九三八年六月至一九四七年三月,山东黄河航运中断达八年半之久。

黄河归流故道以前,河道中有少量河水,但不能通航。一九四七年三月后,黄水全部流归故道。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河南等沿黄解放区即开始进行大堤修复工作,同时有政府拨款造船,以备渡运之用。当时主要造船地点有:寿张县陈楼、张秋孙庄、东阿位山等地。各船厂设备不一,建造木帆船无统一式样,船型以杨木头和划子为主,修造方式是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大小各异,小的仅载一、二十人;大的载一百余人。最大的一条是在孙口陈楼建造的,能载五辆卡车,船身漆成兰颜色,大家称为兰船,总计约建造二百余只船,仅孙口就造了二十多只。

一九四七年夏天,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作出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并把战略的予头选定在大别山区。当时,蒋介石利用黄河从陕北到山东构成的“乙”字形天然优势,把主力集中于陕北、山东两翼,企图将南线的我军压缩到“乙”字形的弧内聚而歼之。而在其联系两线的战线中央,凭借了黄河天险只以少数兵力防御。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这一情况,决定在这里实施中央突破。我军把渡河地选定在孙口以上的濮阳至孙口以下的东阿之间。黄河渡运成为关键所在。因此,冀鲁豫解放区成立了以支援大军渡河为主要任务的黄河司令部。黄河司令部是军队性质,归军区直接指挥。从一九四六年冬成立到一九四九年十月结束的二年多时间里,是山东唯一的有组织的水上运输单位。它担负了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黄河全部运输任务(军运和民运),积极支援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支援解放军打开封、济南,支援淮海战役和解放大军南下,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东黄河航运奠定了基础。

 

                 黄河司令部的成立

 

一九四六年冬,冀鲁豫军区在寿张县一区长刘村成立了以支援大军渡河为主要任务的黄河司令部。黄河司令部成立后,即征集船只(各地方政府所辖船只全部征用,共二百余只),招收水兵,编成七个航运大队,干部战士共三千余人。司令部设政治处和参谋处,政治处辖组织股和宣传股;参谋处辖作战股、船管股、财务股和供给股。司令部辖武装营。

航运一大队:驻濮阳高固(北坝头),有五百人,二十多条船。

    航运二大队:驻濮阳李桥,有五百人,二十多条船。

航运三大队:驻范县张庄,有五百人,二十多条船。

四大队:驻寿张孙口一带,六百五十六人,三十多条船。

五大队:驻东阿位山,六百人,三十多条船。

六大队:成立不久即并入五大队。

七大队:驻齐河,四百余人,二十多条船(该大队成立于一九四八年九月间)。

每个大队设作战、船管、供给三股,并按人员和船只情况编为四至六个连,大队辖一个武装排(班)。每只船均配有轻武器。

 

                        晋冀鲁豫野战军渡河情况

 

黄河司令部成立后就征用了解放区全部船只,调配干部招募水兵积极备战。解放区政府倾全力支援,命令沿河八里以内物资、民工须归黄河司令调遣。为防止敌机轰炸,司令部命令在河沿挖了许多船窖,上饰伪装,白天将船驶入用以掩护,为保证渡河的突然性和船只安全,地方政府和黄河司令部都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濮县至东阿三百华里的地段上,选择了十几个主要渡口。这一段河宽水深,国民党当局自恃这一天险可抵“四十万大军”,仅用两个师直接扼守河防(五十五师和六十八师)。我军渡河主要渡口是濮县高村,范县李桥,寿张孙口,张秋十里井,东阿位山、滑口等地。

六月二十七日,我军一部(独一旅),为策应野战军主力渡河,先于寿张东部位山、张堂等地,由黄河司令部四大队偷运渡河,过河后立即向敌军发起进攻。另一先遣部队,由一大队从相城渡口偷运,当时,尖兵为七只小船,每船除水兵外乘九名战士携三挺机枪。后面是八条大船,每船载一连人,我军以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战术渡过黄河,并立即向敌军据点进攻,拔除鱼骨、董口、张村、临濮等据点。致使敌军误为我军主力已从位山、张堂等地渡河,遂将孙口等处守军撤走,为我军主力渡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月三十日,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进攻命令,黄河司令部立即做了战前动员,各大队将所属船只驶往渡河地点隐蔽待命。为保证渡河的突然性,白天沿河十里之内没有部队活动,傍晚各部队才向指定地点进发。晚上九点整,我军在预选段地上,突然发起了渡河作战,黄河司令部倾全部人力、船力运送大军渡河。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等四个纵队)共十二万余人,分别由高村、李桥、孙口、张堂、林楼、张庄、位山、万桥、十里井等渡口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敌河防部队立即全线崩溃。晚上偷渡时,孙口四大队最快的船仅五分多钟即渡到对岸,由于守敌已撤走,渡河很顺利。为防止敌机轰炸,渡河一般是晚上进行,天亮即停。这样野战军主力渡了两个晚上,其他部队、民兵和各种物资渡了十七个晚上。在这一段时间里,黄河司令部所辖七个大队共渡运军民约三十万人次和大宗物资。七月四日晚,刘伯承、邓小平及野战军领导从孙口渡河。刘、邓高度赞扬黄河司令部所做的贡献和水兵们高度的英勇献身精神,并亲自签发了嘉奖令。

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后,我军一部(七纵队)奉命留下牵制敌军。敌误认是我军主力,集中兵力紧逼,企图将我军消灭在河南岸。我军在十里井附近坚决阻击、背水而战(同我军在一起的还有大量民工、民兵及群众)。由于形势紧迫,黄河司令部命令四大队紧急抢运。四大队全部船只冒着敌机轰炸扫射昼夜抢运,历时七天,终于将部队和群众抢运回解放区,抢运军民约八万人左右。

十里井抢运任务完成后,黄河两岸敌我之间呈拉锯形势。黄河司令部各航运大队奉命就地坚持斗争。当时保留一部分船只以保证渡运,其余的船只埋了起来,敌军来时,即将渡船隐藏或用牛拖着打游击。这种局势持续了一年左右时间。黄河司令部船只共渡运军民约三十万人次。

 

                  支援我军打开封、济南和淮海

                 

一九四八年五月,拉锯形势基本结束,解放军准备南下打开封。战前,由黄河司令部所辖船只担负运送部队和作战物资的任务。解放军经过激战解放了开封,随即又主动放弃,把力量转移到济南方向,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大量的缴获物资,以及部队、民工由黄司船只运送,估计运送军民约二十万人次。到了一九四八年九月,我军攻打济南,为此,黄河司令部在齐河县成立了航运七大队,由曾宪辉司令员指挥,运送部队和物资,前后历时月余,计运送军民二十万人次和大宗作战物资。济南解放后,为支援淮海战役,黄司四大队用二十多只船总计运送军粮——小米四千吨。完成运粮任务后又进入运河,往济宁运送军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

  (山东黄河航运局编志办公室)

        (原载《聊城地方史志》,编者略改动)

附:黄河司令部编制

(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九年十月)

黄河司令部

党委书记兼政委:郭英

司令员:曾宪辉

副司令员:刘茂斋

参谋长:梁仁魁 

副参谋长:谭光函

政治部主任:朱品文

军区特派员:郭 英

政治处

组织股:(股长李肖新)

宣传股:(股长史春秀)

参谋处

作战股:(股长张杰)

船管股:(股长武鸣岚、副股长赴亚东)

财务股:(股长王跃先)

供给股:(股长刘涛)

武装营:(营长张杰,教导员王庆忠)下辖三个连,配备轻重机枪,炮三门。

选派员:(王庆忠)

四大队:(大队长陈子斌,教导员郭德全)驻寿张孙口一带,六百五十六人,三十多只船。

一、二、三、五、六、七大队(略)

各大队设作战、船管股、供给股。并按人员多少,船只情况编四至六个水兵连。每大队辖一个武装排(班),每条船上均配有轻武器。

注:黄河司令部干部战士共三千余人,船二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