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同勇

刘邓大军过河后,寿张县为支援解放战争,在支前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县境内设有医院、兵站、食宿站。当时组织两个食宿站,第一个由李景贤负责,设在第一区某村,第二食宿站由王芳瑞负责,设在祝口明堤村。食宿站的任务是照顾转送伤病员,招待抬担架的民工。

   冀鲁豫军区医院设在祝口、莲花池一带。寿张县组织的担架队,将负伤的指战员从前线抬下来,经过食宿站,分送到冀鲁豫军区医院各点去疗养。

    兵站设在黄河中心渡口孙口附近的刘桥、桥北张等村,每个兵站下设招待、供应、总务三个股,工作人员平时40人,战勤繁忙时增加到180人。兵站的主要任务:一是护理伤员,在鲁西南战役中,负伤的战士很多,担架队从前线将伤员抢救抬回后,转送到医院和兵站护理。国民党政府飞机整天在县境黄河北岸侦察扫射,轰炸封锁沿黄渡口。农民白天在地里干活它扫射,夜里暴露一点灯光它轰炸,伤病员只得在白蜡行里、树底下、防空洞里治疗。全县招待伤病员最多时达千余名,抬担架民工达6千余名。负责看护伤病员的县妇委会干部--妇女队长王风兰时常带领区、乡妇女到兵站救护伤员。她们提出的口号是“招待伤员就是报答我们的恩人。”在全县数百人的看护员中掀起轰轰烈烈报恩运动,每次伤员来到兵站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热情招待,送水送饭。有的战士伤势重,膳食不能自理,在兵站工作的妇女即用小勺伺喂,端屎端尿,洗血衣,上药;有的妇女用自身的乳汁抢救病危的伤员,出现了不少“红嫂”,表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伤员们都感动地满眼热泪地说:“亲爹亲娘也不能照顾这么周到!”1947年1949年,寿张县招待伤病员约6000人次,出动民工30000多人次。仅刘桥兵站就接待护理和转送伤员1200余人。二是补充军需供应。各乡把部队所需的物资筹备齐后送到兵站,由兵站分配给支前运输队送往前线。三是接待往返的担架队,保障战勤人员的食宿。四是接待部队后勤机关中往返于前线和地方上的工作人员。

    在解放战争中,台前人民在寿张县委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支援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征战,支前活动持续4年之久,台前境内各兵站光荣地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根据中共台前县委党史办公室征集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