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松巧

     刘玉清,1914年5月出生于台前县马楼乡刘楼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乡间小学读书时,一位青年学生担任他的启蒙教师,经常给学生讲陆游、岳飞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使刘玉清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播下了爱国的种子。1934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曲阜师范。入校后,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结识了一些进步学生,使他的思想进步很快。“一二·九”运动后,刘玉清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血,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出壁报、唱抗日歌曲、上街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的时候,他毅然投笔从戎,于1936年考入南京国民党军官学校。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沪、杭相继失守。12月,日寇又大举进犯南京,守城军队不战而逃。12月13日,南京失守,刘玉清只身堕城突围,后有追兵,前有长江,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找了一块门板,泅渡长江,沿途乞讨,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乡。经此事变和磨难,他深恨国民党腐败误国,完全打消了依靠国民党抗日救国的幻想,联合地方进步人士李景汤等人,拉起队伍,守土抗战,很快组织了30多人枪的小部队,刘玉清任队长。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挺进鲁西,首战樊坝,全歼伪军一个团,继之梁山大捷,歼灭日军400余人,民心大振,鲁西地区抗日热潮空前高涨。8月1日,寿张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刘玉清此时毅然率部参加了八路军,部队编入寿张独立营。刘玉清被分配到抗日政府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1939年8月任县交通站长,1942年春任县交通局长,1944年春任寿张第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1945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县成立反攻营,刘玉清任营长。

    刘玉清在寿张县工作期间,团结干部,爱护群众,埋头苦干,积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在担任交通局长期间,不仅负责本地区的上下联系,还担负着党中央和山东地区的部分交通任务,传递文件,护送干部,每次都要通过敌人的几道封锁线。刘玉清兢兢业业,周密部署,遇有重大任务,亲自执行,因此,几年中都顺利完成任务,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受到县政府和冀鲁豫交通总局的多次表扬。

   1942年,“九·二七”大扫荡,寿张县交通局被敌人合围在范县张弓村,刘玉清率领全体人员突围时,交通员李怀刚牺牲,刘玉清腿部也负伤,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他说服大家,把李怀刚的尸体掩埋好,然后率领全体人员顺利突出重围。他这种对牺牲战友的负责态度和深厚的阶级感情,博得了同志们的尊敬。

    1944年春天,刘玉清任寿张一区区长时,不顾个人安危,在城区附近村庄开展工作,有时潜入县城侦察敌情,发动群众,做解放县城的准备工作。1944年冬,根据上级指示解放寿张县城,刘玉清亲率区队配合县大队围困县城。由于做好了准备工作,12月5日,军分区部队一举歼灭了守城伪军,解放了寿张县城。

    在解放阳谷战斗中,刘玉清率全区干部民兵,积极参战,奋战7个昼夜,解放了阳谷县城。

    刘玉清任寿张反攻营长后,多次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1945年11月,反攻营编为分区独立五团三营,1946年6月编为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二团三营,1947年7月编为晋冀鲁豫第11纵队31旅92团三营,刘玉清初任副营长,不久任营长。反攻营编入正规部队后,在刘玉清、王村的带领下,参加了平汉战役,打曹州、战济宁、围东明、攻柘城,三次出击陇海路,经过大小数十战,锻炼成为一支能攻能守的主力部队。冉固堆、张风集、万福河等几次大的阻击战斗中,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刘玉清毫不畏惧,指挥三营进行阻击,掩护大部队转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纵队和旅首长的多次嘉奖和表扬。

    1947年11月,陇海路黄口车站攻坚战,是刘玉清指挥三营成功的著名战例之一。1947年7月,刘邓大军横渡黄河,进入鲁西南作战,歼敌9个半旅以后,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根据刘邓首长指示,11纵队留在鲁西南,大张声势,迷惑吸引敌人,策应主力南进,随后陈毅、粟裕率华野主力一部到达鲁西南,从此11纵队暂归华野指挥。9月,刘邓大军已在大别山区解放县城23座,消灭敌人24000余人。蒋介石为了拔掉大别山这颗钉子,消除他的切腹之患,调集14个整编师,33个旅共30余万人,对大别山根据地进行全面围攻。党中央、毛主席命令陈粟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兵团,对陇海平汉两铁路进行大规模的攻击战,斩断敌人交通命脉,寻机歼敌,策应刘邓作战,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经过3昼夜的破袭,拆毁铁路800余里,攻克县城20多座,消灭敌人25000多人。迫使敌人从大别山调出1师、48师等主力部队10个旅北返,大大减轻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压力。在这次战役中,31旅任务是攻克徐州西边的黄口车站,2团3营是主攻营之一,在刘玉清的指挥和带领下,三营首先突破敌人阵地,配合兄弟部队,经过反复冲杀,全歼守敌一个团和一个交警大队共15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是一次漂亮的歼敌战。

    黄口战斗胜利后,部队转移到湖西地区休整。敌新五军和75师、64师等部向陇海路进犯,其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沛县以北王双楼。据侦察员捕捉的俘虏供称,进至王双楼的敌人是吴化文84师的两个营。首长命令31旅消灭这股敌人。旅首长决定91团从村北,92团从西北角进攻,92团首长把西北角的主攻任务交给了3营,9连为突击队,8连为二梯队,7连跟进。11月23日凌晨3时,9连和8连在刘玉清的指挥下,以迅猛的动作,突破敌人阵地,占领农院10多处,等待后续部队上来,向纵深方向发展,但突破口却被敌人堵死。当天下午,敌人换了防,84师两个营撤走,换了新五军20师和一个团。敌人火力很强,天空照得如同白昼,后续部队被敌人压制在突破口外,无法前进。为了接应已打进村的部队,团长张心田亲自指挥两次攻击,终因敌人火力太强,未能成功,团长也负了重伤。佛晓前村外部队撤出战斗。天亮后,突破口外停止了枪声。刘玉清指挥八、九连打通墙壁,构筑工事,作好固守待援的准备。敌人从上午9点开始,用迫击炮、六0炮向三营占领的房屋轰击,打得墙倒屋塌,并发动多次集团冲锋,均被我英勇战士用手榴弹、刺刀压了下去,战斗坚持到下午两点多钟,战士们的子弹、手榴弹已快打完了,阵地上只剩下一处院子,最后只剩下一座堂屋。进来的两个连,连伤员在内只剩下十二三人,刘玉清也负了伤。这时,敌人在窗外指名喊话,叫刘玉清出来投降。玉清激昂高呼:“血战到底,誓死不投降!”战士们用最后几颗手榴弹回答了敌人。刘玉清为了保持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气节,用最后一粒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

    刘玉清同志已牺牲49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战友们心中,他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单位:中共台前县委党史办)

            (本文选自《濮阳党史》1996年第2期,总第21期,中共濮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