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古堆:桃丘文明耀千古

2020-12-01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14449

徐文星

       台前县吴坝徐古堆村是一个古老村庄,村中有一面积8亩余的黑土丘——桃丘,俗称古堆。“桃丘一土,高于培楼齐”(明·谢肇高丘景物晓烟屯,望里光浮幽影频”(清·佚名)。古人这样形容桃丘的雄伟、壮观。世代以来,聚住在这里的人们始终怀着对桃丘的敬畏之情,顶礼膜拜,尽力守护,传颂着桃丘的美丽传说。

黄帝诞生

桃丘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出生的地方,是黄帝的第一故乡。魏晋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载:“黄帝生于寿丘。”山东省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张长城先生撰文说:“寿丘就是寿张的前身,即远古时候的桃丘,古址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的陶城铺及河南省台前县东端的徐古堆。这里就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地。寿丘,即桃丘”(2010年6月22日《聊城日报》)

桃丘地处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下游,北纬36552秒,东径116422秒,海拔约55米。这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五谷植桑、狩猎、捕鱼。远古时代一部落生活在这里,部落首领有熊氏少典。少典娶妻附宝。据传,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掉落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公元前2717年生下一个小儿这个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传说黄帝的降生是农历的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上古时人们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中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的说法。这桃丘突然布满了报喜鸟,在上空欢叫,“空中闻天鸡”(明·谢肇随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伴随着这一切,中华人文初祖文明之祖降生了。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异常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

由于少典部落处在黄河下游,又大清河济河,洪水经常泛滥,部落城寨不断垫高。桃丘都城虽固,也躲不过自然灾害侵袭一次百年一遇的洪灾后,桃丘地区变成了汪洋,无奈之下,部族只好沿河西迁,最后选择一地方定居下来,并建立了“有熊国”就是今天的新郑。公元前2697年,20岁的少典与附宝之子继承了有熊国君王位,因其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诸侯会盟

“会盟有遗垒,介驷犹疑嘶”(明·谢肇)。桃丘系春秋齐桓公图霸大会诸侯会盟之地,亦称会盟台。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死于非命,公子小白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相齐后,尽心辅佐桓公霸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改善和稳定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领国的手段,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为图霸业,齐桓公先与周室结亲,以尊周为口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奉周厘王之命,布告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桃丘赴会,并在桃丘修一杏坛。是年三月朔日,各诸侯集于坛下,共推齐为盟会之主,登坛依次排定,鸣钟击鼓,先于天子位前行礼,然后交拜,叙兄弟之情,跪而曰:“依天子之命,会于桃丘,共奖王室,济弱扶顷,有败约者,列国共征之。”血为盟,诸侯拱手受命,盟主自此始定(《东周列国志》)。清人吴铠记此盟会:“地僻空云雾,台荒更草莱。登临伤往代,谈笑忆雄才。图霸名犹在,尊周事可哀。杏坛方寸地,千古独崔嵬。”

光武点将

“光武点将徐古堆”(台前原县委书记刘玉岭)。公元25年,刘秀建立后汉政权,是为光武帝,年号建武。建武五年三月,平狄将军庞萌造反,杀死楚郡太守,自号东平王,而东去投靠海西王董宪。六月庞萌围困了桃城(今山东阳谷县陶城铺)。光武帝驾临蒙县,亲率大军征讨庞萌。光武帝先整顿兵马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点将于桃丘,进而援救桃城,大败庞萌等军。建武六年二月,后汉大司马吴汉夺取朐城,俘获董宪、庞萌(《后汉书·汉光武帝记》)。桃丘故名点将台。

铁牛献身

黄帝部族他徙,洪水退后,只留下桃丘都城圣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芳草凄凄,桃、枣、椿、榆等树木参天。“地僻空云雾,台荒更草莱”(清·吴铠)“风雨晦林薄,倏忽幼虹霓”(明·谢肇“于阴雾中现马车形曰桃城蜃市”(山东东阿县《苫山志》)。“漫道蜃楼生海上,不因蓬岛也相亲”(清·佚名)被称为安平(今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八景之一。

一年清明节,天刚放亮,桃丘云雾蒙蒙,有去安平镇赶集经商的两人,行至桃丘之处,忽见从丘顶奔下两匹白色骏马,驾着一辆马车,顺大道直奔西南方向安平镇而去。马车上罩一顶黄伞,伞下坐着一位老者,生的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似神仙风度二人看到十分惊奇,便紧随其后,来到安平镇海子村前,马车停下。原来这海子村前有一巨泉,喷水一丈多高,眼看大片土地良田不断被淹没,附近村民苦不堪言。人们纷纷赶来堵塞,投尽多少土石都无济于事,心急如焚。这时马车上的老者下车,手捻银须,笑吟吟的说:“此乃海眼,与东海相通,海龙饿了,海水涨潮,海眼便喷出泉水,海龙出来寻食喂它一担铁牛肉,它就安分了。扁担开花,铁牛上树,海眼自会堵上。”人们便四处寻找铁牛,有的向南,有的向西,有的向北,也没有看到铁牛。有两个老汉寻到一棵榆树底下,竟看到一条扁担上面插着花,正心下生疑,忽听附近传来一妇女的喊声:“铁牛、铁牛”,树上马上有个孩子应了一声,两个老汉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带着一篮子榆钱从树上下来少年见两老汉满面愁容,便问因为何事,两位老汉便把找铁牛的事说了一遍少年听了哈哈一笑说:“二老莫愁,我就是铁牛,快带我去看看吧。”铁牛来到海眼边,看到喷涌不息的泉水,再看看被淹没的农田,二话没说,就跳进了海眼中,泉水“咕嘟、咕嘟”两声,便不喷了。人们欣喜若狂,回头找马车来的那位老者致谢,老者及马车已不见了人们便问马车来自何处,随来的二人说是在安平东北方向桃丘下来的,人们便纷纷来到桃丘,进行祈祷、进香,并在丘顶安放神位陶马、陶狮、麒麟,每逢过年及农历三月初三香火不断。至今丘顶还生长着一棵数百年的榆树,虬枝碧叶,透着仙气,人称灵榆。为了纪念那位叫铁牛的少年,人们把黄土一筐筐的运到铁牛献身的地方,造起一座高大的坟墓,取名为“戊己山”,并用铁铸成铁牛上树的形象,立于山前,表达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

护佑百姓

“精灵不可测,市语非无稽”(明·谢肇自古以来,桃丘人把桃丘奉为“圣土”,当作精神的寄托。谁家有事,去桃丘祷告一番,祈求神灵的佑护。遇到灾难,去进香礼拜,渴望消灾避难,达到心灵的抚慰。外出做工经商也祈求桃丘神灵保佑生意兴隆,事事顺意,时时平安。这里从未遭遇过横祸,饿死过人命,人们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实施对中国人民的控和奴役,到处修建据点。今山东省阳谷县陶城铺就建有一日寇“钉,炮楼里驻着日本鬼子和伪军。一日阿城逢集,赶集的人们车挑担,路经陶城铺,炮楼上的日本兵便开枪向赶集的人群扫射为保命,人们弃车抛物,四处奔跑。有一年青人,跑回家后被吓精神恍惚,时哭时笑,不分白昼黑夜向外跑,不能正常生活。家人无奈,便去桃丘进香磕头,祈求保佑,几次以后,该青年人便神志如常。1942年,日寇大扫荡,930日对冀鲁豫军区八分区进行合围。陶城铺至张秋、曹堤口金堤沿线村镇布满日军汽车、大炮机关枪声飞机炸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冀鲁豫军区第八分区机关及教导三团及时跳出敌人合围圈转移到今山东银山一带,寻机打击日军。日伪军扑空后随即转入拉网一样“梳篦清剿”一颗日军飞机投掷的炸弹落在距桃丘约30米的村民鸡舍处,长1米左右,像水桶般粗炸弹将鸡舍砸成一个大坑,却未爆炸,使这一方百姓躲过这场灭顶之灾,村民都说是桃丘的神仙显灵。

有一常外出做生意的人,每次外出前都去桃丘进香,每次均生意兴隆,赢利而归。在桃丘顽劣不恭者,也会有所报应。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人在丘顶口出秽语,胡骂乱噘,回家后便喜怒无常,打骂家人,家人无奈,四处求医,毫无用处,后听人说了他在古堆(桃丘)上的作为,便扯了红布,挂在丘顶榆树上,备了香纸、供品祭拜一番,那人随之如常。有一顽童,在丘顶榆树下解小便,当晚腿疼痛难忍,不能站立。其爷爷问他,白天去了何处,顽童说了在古堆解小便的事,爷爷对孙子说:古堆的名字叫桃丘,是古时先祖给咱留下的神圣地方,它能保佑咱吉祥平安,以后要敬奉它,爱护它,保护它。随后爷爷到桃丘叩首、祷告、求神灵宽恕孙儿。爷爷回家后,孙子腿疼早已消失。此等传说,在桃丘言不胜数。

桃丘历经4000多年的历史沧桑,充满神秘,留给人们无尽的记忆和遐想。人们敬畏它、崇拜它、向往它守护它,期盼给人们带来新的福祉和安康。

                                             (资料来源:《台前乡村记忆一》)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www.tqsz.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前史志办 版权所有 台前政府部门主办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4984945000-1号 网站标识码:78974859640001 技术支持: 河南熊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 台前部门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协调电话:0393 - 3333833

党政机关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