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艺家规家训
张公艺家规家训
《训诫歌》
九世同居
少年不学老来悔,春不耕种秋无收。
勤耕勤读自荣华,交商买卖眼前花。
青春要有英雄气,男儿要为天下奇。
事不三思终有悔,气能一忍终无忧。
急难莫求无情汉,得时就近有道人。
家中幸福贤夫造,室内平安智妇谋。
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必定父亲严。
父子同心家不退,兄弟和气家不分。
世人见诀学仁义,九世同居福禄来。
三劝格言
义居培育创业大,积德传家后人贤。
奉劝世人三件事,戒花除酒莫赌钱。
见色淫心报妻女,用暗箭祸延子孙。
酒是世间迷人汤,好汉吃着会癫狂。
赌钱交友最无情,目睹破家害别人。
人到无业花落树,情如流水去无回。
亲友皆有穷处断,世情偏向有钱人。
自有自无当知足,无烦无恼乐神仙。
世人听劝能三省,灾殃无退福禄来。
张公艺百忍家训一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张公艺百忍家训二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撰稿:岳耀喜)
百忍家训·修身篇
良朋守信真君子,取财以义终为利;贸易丝乎要公平,赚钱折本留心底。
——《忍气词》
【译文】讲信用的朋友才是品德高尚的人,挣钱凭义气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做生意一丝一毫都要讲公平,无论赚钱还是亏本都要讲良心。
百忍家训·勤俭篇
贫家小户以勤俭为贵,富家尤不可草率。当施不施,天不与;当积不积,一世贫。
——《张公百忍全书·和乐训妻》
【译文】贫寒的小户人家,则以勤俭为美德;富贵有余的大户人家,更不能草率行事。应当施舍的不施舍,老天是不会再给他的;应当积攒的不积攒,就会坐吃山空,一辈子受穷。
百忍家训·睦和篇
夫妇和而家道成,天地和而雨泽布;和顺二字值千金,勤俭同心家必福。
——《训夫妇俚言》
【译文】夫妻和睦家庭才能兴旺发达,天地和谐就会风调雨顺;和睦孝顺这两条比千两黄金还要珍贵,同心同德勤俭持家就会富有起来。
百忍家训·忠孝篇
为人子者学温良,温良恭俭才久长。
——《张公百忍全书·训世俚言》
【译文】作人儿子的要学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做到了“温良恭俭让”才能够处世长久。
父母大如天地,奉养最为诚虔。
——《张公百忍全书·教妻尽孝》
【译文】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大如天地,侍奉起来最要紧的是诚心诚意。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孽还产忤孽男。人若不孝不如畜,羔羊跪乳令娘欢;可羡乌鸦禽最贵,反哺酬恩宴母餐。
——《张公百忍全书·戒俚言》
【译文】孝顺的人还会生孝顺的儿子,不孝的人同样会生不孝的儿子;一个不孝顺的人连牲畜都不如,小羊羔跪着吃奶让母亲欣慰;最令人羡慕的是乌鸦的孝顺之心,反过来喂食物给母亲报答养育之恩。
(供稿:陈延烈)
附:“百忍”传家的当代启示
上学的时候,读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惊叹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它不但生动写出月亮徐徐升上海面的情状,还以浓缩时空、直指人心的“天涯共此时”五字,令人诵读叹赏至今。但那个时候从未想过去追溯曲江先生的家世,今天读了《张公艺与百忍堂》,才知道他的六世祖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九世同爨的“百忍堂”主人张艺。
张艺不过一介布衣之身,他的故事之所以能在唐代以后代有流传,当然要归功于他百忍治家的理念和实践。但要理解他的所谓“百忍”,除却“追本溯源”之外,似无好法。
目前所知,较早讲述张艺“百忍”故事的,是《旧唐书》的《孝友传》:“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重表其门。贞观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这一段记述,人们习惯上关注张家代受旌表和“百忍”上书两个方面,这自然不错,却忽略了《旧唐书》张艺故事的解释框架。这个解释框架就是《孝友传》的第一段:“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夫善于父母,必能隐身锡类,仁惠逮于胤嗣矣;善于兄弟,必能因心广济,德信被于宗族矣!推而言之,可以移于君,施于有政,承上而顺下,令终而善始,虽蛮貊犹行焉,虽窘迫犹亨焉!自昔立身扬名,未有不偕孝友而成者也。”显然,《旧唐书》把张艺百忍传家作为众多孝友故事之一,来宣扬“孝友”乃立身扬名之根本,是事君施政之根基。所以,《旧唐书》看中的是张氏“九世同居”,它眼中的“忍”,孝于父母也,友于兄弟也。
《旧唐书》这一解释框架,基本上延续在后来的言说中,如明正德年间殷云霄《寿张乡贤祠记》,即从“兄弟之身,其源一人”说起,认为张艺之“百忍”有“维家之益”,是睦心之言。万历间,李仰新建张公祠,他与黄体仁各撰有祠记一篇,前者强调修身养性,后者注重治理,是《旧唐书》“齐家”的前探后延。明清易代之际,王夫之《读通鉴论》将“忍”一般化为“不任耳而以心殉之”,强调以心制耳,但最后仍落脚于张艺以“忍”“饬九世以齐一”的功效。张体仁明嘉靖间辑成《张公百忍全书》,清虚子序以“仁、让”二字为倡;清宣统辛亥(1911年)黄品俊重刻此书时,认为“今也世风不古,横暴日增,其变生骨肉、祸起萧墙者”,乃是因为“忍道”不行。所以历史地看,对张艺“忍”的理解,齐家是核心层面,修身、治国是进一步的延伸。
放在我们今天,“忍”的价值,我个人以为,应该主要从家庭的层面来理解,其内涵,正如清虚子序《张公百忍全书》所云,“仁”与“让”足以尽之。“仁”指仁爱之心,属于内在的精神要求;“让”指谦恭礼让,是外在的实践指南。心中有仁爱,才能使“让”成为一种顺从内心指令的行为,而不是勉强之举。落实到家庭之中,仁爱可以让伦理关系成为一种溢满温情的真实表达,而不仅仅是一层冷漠的面纱;恭让则可以消解可能发生的矛盾紧张,维持伦理世界的和谐美满。最近若干年来,就我自己的所闻所见,很多家庭关系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婆媳两立,在在皆是,不要说九世同爨,就是三代之家,不闹到分家析产,能融洽和谐的,已经不太容易见到了。所以,我们似乎可以从张艺的“百忍”中,汲取有益的成分,重构我们和谐的家庭伦理世界。当然,不是说要回到从前的封建族长制,而是把其中的仁爱之心、谦恭之道,拿来为我所用,让这一传统道德观念,重新焕发它的光彩。
家庭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它是形塑社会的重要力量(当然,家庭也受到社会的深广影响)。家庭和谐对于整个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作用不可小觑。但这并不意味着,“忍道”可以普适于整个世界。所谓的“忍”,所谓的“仁让”,总体而言仍属于一种传统的道德品格,在以追求自我、个性、独立、自由等为潮流的的现代社会,它固然可以成为社会的润滑剂,增强社会的和谐,但在维护现代人所秉持的一些价值的边界的时候,它却不具有约束的强制性,从而可能助长强权、暴力的漫延。它的这一缺口,我们交给现代法制来守护。
今天,我们发掘张艺百忍传家的现代价值,就像当年黄品俊重刻《张公百忍全书》时一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在宣传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有限适用性,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时,对“百忍”内涵的解释,对张艺治家实践的阐发,不必刻意拔高,至少,将现代民主平等概念嫁接其上,是不合适的。张氏是在士族与政权力量互为消长的中古时代发展起来的众多大家族之一,我们对这个家族的理解,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脱离这个大背景。
(撰稿:李开军,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 上一篇:清慎勤政 不畏强权的中宪大夫孙瓒
- 下一篇:廉孝睦家两父子 忠贞报国代代传